中國古建筑在布局上為群體布局,既是由一個個建筑組合的一個大的群體建筑。在平面布局上,首先以“間”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筑庭院,進而還可以庭院為單元,組成各種形式的建筑群。凡是宮殿、壇廟、官衙、寺觀,主要建筑一般都是沿著中軸布局,使建筑物組成有層次、有深度的空間。中軸線兩側的建筑物保持嚴格對稱和均衡,顯示出整潔和對稱的美。中國建筑布局在整體上是內向的、收斂的、封閉的,追求布局的縱深效果和含蓄與私密性。
附屬建筑與裝飾:
我國古建筑十分講究內部的裝飾、陳設和外部的空間點綴,通過設置華表、牌坊、照壁以及石獅等附屬物,起到對主體建筑的陪襯與裝飾作用。而建筑物內部常用雕梁畫棟、圖案花紋、匾額楹聯以及壁畫進行裝飾,以增加華麗富貴的氣氛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我國古建筑特別是宮殿建筑的屋脊上,常飾有仙人、走獸等雕塑。這些裝飾除能起連接固榫作用和使建筑華麗外,也有防火、辟邪之意。
古建筑的用色:
古建筑用色也很講究,紅、黃、綠是我國古建筑的主色調。我國宮殿建筑一般都是“紅墻黃瓦”使建筑物顯得更加富貴堂皇。白色臺基、黃色或綠色的琉璃瓦、朱紅色的門窗墻柱和以青綠色為主的梁坊彩繪是宮廷、壇廟最盛行的色調。屋頂琉璃瓦有黃、藍、綠等各種顏色。
需要特別說明的是,黃色在我國被視為尊貴之色,黃色琉璃瓦只能在皇宮、皇陵及皇帝下旨修建的壇、廟建筑等上面覆蓋,王公貴族及皇子皇孫的住所則只能采用綠瓦或黑瓦,以使等級分明。關于顏色的運用也存在著很獨特的地域特色。例如,南方建筑的色彩比較淡雅,多用白墻、灰瓦和墨綠色等色的梁柱,形成秀麗淡雅的格調。 中國古建筑在布局上為群體布局,既是由一個個建筑組合的一個大的群體建筑。在平面布局上,首先以“間”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筑庭院,進而還可以庭院為單元,組成各種形式的建筑群。凡是宮殿、壇廟、官衙、寺觀,主要建筑一般都是沿著中軸布局,使建筑物組成有層次、有深度的空間。中軸線兩側的建筑物保持嚴格對稱和均衡,顯示出整潔和對稱的美。中國建筑布局在整體上是內向的、收斂的、封閉的,追求布局的縱深效果和含蓄與私密性。